首頁 >> 廟殿巡禮 >> 古蹟巡禮 >> 交趾陶

古蹟巡禮

交趾陶(壹)


交趾陶


   交趾陶運用於傳統建築裝飾的文化意涵,大體上融入了儒、道、釋三種精神及天人合一的倫理次序,注重貶惡揚善,強調人民最直接的祈福教化,正如美學學者李澤厚所說:「裝飾是精神生產、意識形態的產物。」這種傳統的社群文化意義與形態是建築裝飾最重要的根源。

  交趾陶的藝術表現,不只呈現在建築裝飾上,其廣褒於戲曲文學、繪畫、捏塑、燒陶、民俗傳說與宗教哲學的內涵,充分表現的地域性與多彩活潑的民族性,為傳統精神的倫理次序及祈福教化,做一具像的反映與詮釋。

  由於交趾陶為低溫軟陶,為避免碰撞,大部分裝飾於牆堵以上的位置,如腰見堵、身堵、頂堵、水車堵、墀頭角、山牆鵝頭、博脊、排頭、鳥踏等。其中腰見堵、身堵因為處於伸手可及之位置,故大都以淺浮雕方武來呈現,而水車堵以上,則半圓雕方武表現。

  早期交趾陶以露天窯燒方法燒製,溫度低,極易風化,尤其是裝置在室外的作品,因受日曬雨淋,所以每幾十年都必須翻修一次,老工匠的作品或遭毀壞、或因古董市場收購之風而遭竊取,所以存留下來的甚少。

  由於寺廟負擔祈福教化的功能,因此在裝飾時,不但講求美學,亦必須兼顧實質的內涵。裝飾的題材上大致可分為戲齣人物、鳥魚走獸及花果器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