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> 祭祀神祉 >> 城隍爺
五代以後,城隍由自然神轉化為人格神,而民間宗教信仰中,神明層級是對應政治的官吏制度,城隍廟即相對於人世間的衙門,城隍就是地方父母官。城隍爺又按其管轄區域而分為京城隍、都城隍、府城隍、縣城隍和境主公。
城隍爺被視為陰界的司法神,冥冥之中監視著人民與官吏的行為。雖然人世間的制度不健全,而信仰正能補足現有體制的缺失,形成安定社會、匡正人心的重要監督力量。
城隍爺和其他的神不一樣,祂是許多神的總稱,聽命於玉皇大帝,在府州縣守衛,管轄其區域,雖然是經由任命但也不是永久固定的,城隍爺彼此可相互交換,或遭到免職,也有缺額的情形,也就是神像雖是一樣,但可彼此交換。
作為城隍爺必須有以下的資格:
祭祀神祉
城隍爺

簡介/由來:
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,究其來歷應可追溯到周朝。周朝的祭祀,除夕要祭祀八種神,包括水(即隍)和庸(即城)。城隍作為神明來崇拜,據說就是由此衍化而來的。五代以後,城隍由自然神轉化為人格神,而民間宗教信仰中,神明層級是對應政治的官吏制度,城隍廟即相對於人世間的衙門,城隍就是地方父母官。城隍爺又按其管轄區域而分為京城隍、都城隍、府城隍、縣城隍和境主公。
城隍爺被視為陰界的司法神,冥冥之中監視著人民與官吏的行為。雖然人世間的制度不健全,而信仰正能補足現有體制的缺失,形成安定社會、匡正人心的重要監督力量。
城隍爺和其他的神不一樣,祂是許多神的總稱,聽命於玉皇大帝,在府州縣守衛,管轄其區域,雖然是經由任命但也不是永久固定的,城隍爺彼此可相互交換,或遭到免職,也有缺額的情形,也就是神像雖是一樣,但可彼此交換。
作為城隍爺必須有以下的資格:
(1). | 因溺水而死的水鬼,必須找一替身,才能再度超生,但是若能忍耐三年,不找人代死,也算是功德一件,可以擔任城隍爺。 |
(2). | 忠良、孝悌、有德之人死後也能成為城隍爺。 |
(3). | 生前有學問和教養,且從不為惡的人,死後若通過城隍爺考試,可擔任城隍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