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> 祭祀神祉 >> 城隍爺

祭祀神祉

城隍爺

簡介/由來:

  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,究其來歷應可追溯到周朝。周朝的祭祀,除夕要祭祀八種神,包括水(即隍)和庸(即城)。城隍作為神明來崇拜,據說就是由此衍化而來的。
  五代以後,城隍由自然神轉化為人格神,而民間宗教信仰中,神明層級是對應政治的官吏制度,城隍廟即相對於人世間的衙門,城隍就是地方父母官。城隍爺又按其管轄區域而分為京城隍、都城隍、府城隍、縣城隍和境主公。

  城隍爺被視為陰界的司法神,冥冥之中監視著人民與官吏的行為。雖然人世間的制度不健全,而信仰正能補足現有體制的缺失,形成安定社會、匡正人心的重要監督力量。

  城隍爺和其他的神不一樣,祂是許多神的總稱,聽命於玉皇大帝,在府州縣守衛,管轄其區域,雖然是經由任命但也不是永久固定的,城隍爺彼此可相互交換,或遭到免職,也有缺額的情形,也就是神像雖是一樣,但可彼此交換。

作為城隍爺必須有以下的資格:
(1).因溺水而死的水鬼,必須找一替身,才能再度超生,但是若能忍耐三年,不找人代死,也算是功德一件,可以擔任城隍爺。
(2).忠良、孝悌、有德之人死後也能成為城隍爺。
(3).生前有學問和教養,且從不為惡的人,死後若通過城隍爺考試,可擔任城隍爺。

祈求:

  
 城隍原屬自然神,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變,祂的社會職能越來越多,由最原始的護城保民,到後來的去災除患,護佑善者、懲治惡者,到督官懾民等職能,城隍已成了能提供人們生命與財產保障的全能神明了。
  

祭品:

  五牲、水果數種(應時水果數種,但忌用芭樂、蕃茄、李子、釋迦做為供品)、甜點糕餅、麵線(貼紅紙)、發粿、紅龜粿、紅湯圓三碗、清茶三杯,酒五杯。

祭祀:

  選擇當日吉時,先上供品,之後點蠟燭。接著獻茶、焚香祝壽,香爐要插三炷香,行三拜九叩禮拜。第一次敬酒,請神明降臨,擲筊問神明是否降臨。第二次敬酒,將所求之事告知城隍爺,並說明如惡化答謝。當香燒完三分之一時,雙手捧著金紙向神明供拜,接著按順序燒化大壽金、壽金、刈金、福金四色金。燒完之後,進行第三次敬酒,擲筊問神明是否用畢,如用畢撤下供品,將酒灑於紙灰上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