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> 本宮盛事 >> 活動

本宮盛事

100年尋根謁祖之旅(三)


  洛陽關林,漢時稱「關塚」,明代稱「關王塚廟」,清順治稱「關帝陵廟」,康熙時稱「關夫子塚廟」,至道光年間始稱「關林」。在中國封建社會,百姓之墓稱墳,王侯之墓稱塚,皇帝之墓稱陵,聖人之墓才能稱林。武聖關羽與文聖孔子齊名,安放關羽首級的地方,當然名正言順地稱為「關林」了。漢時,關林只有一堆封土。明神宗萬曆二十年(西元1592年),在關塚前立坊,萬曆二十四年(西元1596年)開始建廟。關林建築風格與北京故宮相仿,沿中軸線排列著舞樓、山門、儀門、拜殿、文殿、武殿、春秋殿、石坊、碑亭、關羽古墓。
  儀門左右的鐵獅重達3000餘斤,是明代眾善信敬奉關公的遺物,至今400餘載依然威武肅穆;連接儀門和拜殿的石獅104尊,百獅百態,圓潤生動,為乾隆中原石刻藝術。
  關林文殿又稱大殿是求官位的,高約二十米,殿頂琉璃覆蓋,五脊飄逸。殿內關羽帝王像高達6米,關帝頭戴十二冕旒帝王冠,手拿朝芴,身著錦繡龍袍,鳳眼蠶眉,面貼赤金,端嚴正坐,兩側為關平、周倉、王甫、廖化等諸將,正門上方高懸慈禧太后題「氣壯嵩高」匾。
  武殿又稱二殿,五開間單簷廡殿頂式,高懸光緒皇帝題「光昭日月」匾,此殿求財,關公戎裝坐像,身著綠袍,外露鎧甲,頭戴綸巾,二旁侍立持刀的周倉和捧璽印的關平,是關林現存建築中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,後門有一對圓雕盤龍石墩。
  三殿即春秋殿,可求和家平安,殿內塑關羽秉燭夜觀《春秋》像,關公左手捋鬚髯,右手持《春秋》,後為「關帝出巡迴宮圖」壁畫。
  據《三國誌·武帝紀》載,「建安二十五年春,(操)至洛陽,權擊斬羽,傳其首」。當時曹操在洛陽、、、、、、,以王侯之禮,在洛陽城南厚葬了關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