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> 友善連結 >> 通淮關岳廟

泉州通淮關岳廟

  泉州通淮關岳廟,坐落在泉州塗門街(古通淮街),歷史悠久,香火鼎盛,是閩南最負盛名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之一。
  本廟主祀歷史人生關羽,創建年代無攷。先是稱「關侯廟」,有嘉靖年間(一五二二-一五六六年)長史李一德《重修關侯廟記》。萬曆三十一年(一六○三年)重修,有李光縉《漢關並將軍漢壽亭侯廟記》。萬曆三十二年(一六○四年) 李光縉《塑三義像記》云:「廟左、右堂,左祀壽亭侯,右祀平浪侯晏公」,「相議塑三義像祀於其中堂」。萬曆三十三年(一六○五年)敕封「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」。萬曆四十年(一六一二年)成書的《泉州府志》稱本廟為「關王廟」。天啟元年(一六二一年)重修,有楊維清、李光縉、塗十洲《重修關帝廟記》。
  順治九年(一六五二年)敕封關帝為「忠義神武關聖大帝」,即「武聖」。康熙二十七年(一六八八年)提帥張雲翼在提督署東建武廟,「朔望行香,春秋致祭,而秩祀之典,尚在塗門街(即本廟)。雍正三年(一七二五年)敕封關聖「曾祖光昭公、祖裕昌公、父成忠公」,「製木主供奉後殿,每年春秋二祭」。雍正九年(一七三一年)重修,「左右二堂,左奉侯,右為三義祠」,有張煥登《重修關帝廟記》。乾隆七年(一七四二年)重修禮樂亭,有謝有道木製聯對的記載。乾隆四十三年(一七六八年)重修,有官獻瑤《重修泉郡通淮街關帝廟碑》。嘉慶八年(一八○三年),「提督顏鳴漢、城守英林,移祭於萼輝舖提督署之左武廟,此廟祭缺」。嘉慶十二年丁卯(十八○七年)重修,有「泉郡通淮廟諸董事」署名的《重修泉郡通淮廟捐啟》。嘉慶二十年(一八一五年),奉文建昭忠祠附祀「惠義鋪塗門街三義廟」,祀「因乾隆間征臺匪,文武官員、鄉勇、兵丁死難」,「計祀文武官員六位,鄉勇二位,兵丁一百五十九位」。道光三年(一八二三年)「復勸募修葺」道光十三年至十四年(一八三三-一八三四年)重修,有蘇廷玉《泉州武帝廟記》。光緒年間(一八七五-一九○八年),禮樂亭改為學校,取「立於禮,成於樂」之義,命名為「立成小學」。此後,「春秋二祭仍從事於通淮者…民望之所歸也」。
  民國三年(一九一四年),時政令「佈告天下,立廟祀關壯繆侯羽、岳忠武王飛」。通淮關帝廟遂改名通淮關岳廟。廟東、西廡祀歷代忠武將士二十四人,舉行春秋祭禮。民國十六年(一九二七年)十一月,「正殿遭火,廟董事會倡議重修,仍按舊制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