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> 歷史沿革 >> 沿革補遺

 本宮剪影

沿革補遺

歷史

  



建宮帝示有因緣,教化眾生贖罪愆;
熱誠踴先群策力,如今壯麗定基堅。

  關聖帝君藉著起駕解信眾災厄的時機,一併開示建廟重大事宜,當時本庄有人的出人,有牛車的出牛車,有錢的出錢,在當時的老村長吳安然與少年村長吳水龍,當時的時代表會主席吳通暨各股委員的領導下,填土、奠基、啟造一氣呵成,終於在戊申一九六八年梅月竣山舉行開光入火大典。


先世開荒祈福求,帝君蔭疪永無庥;
聖誠勇注如神助,社稷香煙享萬秋。

  以台灣的民俗信仰,先民由唐山過台灣,披荊斬棘,蓽路襤褸,為了安心定居,隨時都要面對大自然的博鬥,拓荒拚庄頭,向海洋討飯吃的則形成媽袓的信仰,向陸地開發的,則形成王爺五府千歲與關聖帝君的信仰(面對海洋需要慈悲救護的女神媽袓或觀音菩薩,向陸路開發的比較剛毅果決,好像比較需要陽剛性如關聖帝君、五府千歲或漳聖王等等的眾神),由此觀之。每個庄頭自然形成有其獨特的守護而各自建廟了。
  這是每個庄都有廟的緣由,也是台灣民俗信仰中特有的現象,非關廟宇之多也,不知者視為迷信,實則這是移民社會的現象。


武術首推太祖拳,技能十八似臨淵;
本庄獨得傳真妙,崇仰周師德似泉。

  農閒時習武結陣,一是共同防禦敵人,一是聯絡感情,所以各庄頭以武術陣頭做為庄頭的共同標幟,進而於迎神賽會中做為一種慶典的儀式。
  周泉,「泉師」是其通稱,本宮委員吳春堂的袓父,也是沿海十八庄頭「太袓武德堂」的共同師父,傳下太袓長拳等等十八般武藝,是農村社會中響噹噹的「武術總教頭」,本庄本宮每於祭典前二個月,必定聚合全庄大小習武結陣,砌蹉琢磨各項技藝,以於關聖帝君聖誕時做為祝壽的大節目,可惜進入工業化以後,如今已經沒落了,但傳人吳來發委員,吳進丁顧問,吳上褔顧問還在,如要接續,只要有心,還可以傳承下去。

回上頁